非fēi
(1) 名词 错误;不对 组词:明辨是非
(2) 副词 不合于 组词:非法
(3) 动词 不以为然;反对;责备 组词:非难
(4) 副词 不是 组词:非卖品
(5) 副词 表示否定;跟“不”呼应;表示双重否定;意思是一定要这样 组词:非下苦功不可
(6) 副词 必须;偏偏;不行 组词:非他莫可
◎非 fēi
动词
(1) (指事。金文作“兆”,像“飞”字下面相背展开的双翅形,双翅相背,表示违背。本义:违背;不合)
(2) 同本义
非,违也。从飛,下翅取其相背也。 ——《说文》
非刀匕是共。 ——《礼记·檀弓》
。皇氏注:“不也。”非礼也。 ——《礼记·礼运》
。注:“犹失也。”傲主人,非礼也;以贵骄人,非道也。 ——《世说新语·简傲》
(3) 又如:非常异义(违背经文正义的异说);非度(违反法度);非道(不合道义);非德(不合道德;违背道德);非理(不合常理;违背情理)
(4) 责怪;非难;反对
私田稼不善则非吏。 ——《谷梁传·宣公十五年》
。注:“责也。”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,以非当世。 ——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
苟或不然,人争非之,以为鄙吝。——宋· 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(5) 又如:非驳(非难驳斥,诘责缺失);未可厚非
(6) 讨厌
吾岂厌喧而求静,吾岂好丹而非素?——宋· 王安石《白鹤吟示觉海元公》
(7) 讥刺
非世而恶利。 ——《史记·李斯传》
其观于人,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。——唐· 韩愈《答李翊书》当时士大夫家皆然,人不相非也。——宋· 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(8) 又如:非讥(讥评,议论);非笑(讥笑)
(9) 通“诽”( fěi)。诽谤,诋毁
此山谷之士,非世之人,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。 ——《庄子·刻意》
民释实事而诵虚词,则力少而非多。 ——《商君书·慎法》
誉者不能进,非者弗能退。 ——《韩非子·有度》
(10) 又如:非誉(诽谤与赞誉);非而不用(诽谤而不予重用);非世(诋毁世俗);非孝(非难毁诋孝行);非怨(诋毁,怨恨)
(11) 通“避”。躲开
古者周公旦非 关叔,辞三公,东处于 商盖[ 奄],人皆谓之狂。 ——《墨子》
(12) 〈方〉∶必须
(13) 下决心一定要;坚决要——常与“不”相呼应。如:非说不可;要学好一种语言,非下苦功夫不可(14) 在口语中,“非”后也可以不用“不可”等词,表示一定要…不可。常用于承接上文或反问句中。如:他不来就算了,为什么非叫他来;干这活非得胆子大(15) 无;没有
登高而招,臂非加长也,而见者远。 ——《荀子·劝学》
非学无以致疑,非问无以广识。——清· 刘开《问说》然陈涉…才能不及中人,非有 仲尼、 墨翟之贤, 陶朱、 猗顿之富。—— 汉· 贾谊《过秦论》(16) 又如:非辜(无辜,无罪);非材(无能;不才);非意相干(没事寻衅,无故制造事端);非钱不行(有钱才能成事。讥讽民风不淳,世人但知逐利)词性变化
◎ 非 fēi
名词
(1) 不对;错误
立是废非。 ——《淮南子·脩务》
实迷途其未远,觉今是而昨非。——晋· 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辞多类非而是,多类似而非,是非之经,不可不分,此圣人之所慎也。 ——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
(2) 又如:不明善恶,不辨是非;分清是非
(3) 疑惑烦恼的问题
如:无事生非
◎ 非 fēi
副词
(1) 相当于“不”、“不是”
城非不高也,城非不深也,兵草非不坚利也。 ——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
是非贿得之。——明· 崔铣《记王忠肃公翱三事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。 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(2) 又如:非时(不是时候);非计(失策,不是良计);非义之财(不应得的财物);非直(不但,不仅);非细(不小);非据(不应据有的职位)
◎ 非 fēi
形容词
(1) 不真实
近日小人妄造非语。——宋· 苏轼《谏买浙灯状》
(2) 邪,不正
如:非心(邪心)
【戌集中】【非字部】
【唐韻】甫微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匪微切,音飛。
【說文】違也。从飛下翄,取其相背。
【玉篇】不是也。
【書·說命】無恥過作非。
【易·繫辭】辨是與非。 又【玉篇】下也。 又【玉篇】隱也。 又【增韻】訾也。
【孝經·五章】非聖人者無法,非孝者無親。 又【玉篇】責也。
【前漢·魏相傳】使當世責人非我。 又山名。
【山海經】非山之首,其上多金玉。 又姓。
【風俗通】非子,伯益之後。 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尾切,音斐。
【集韻】本作誹。謗也。
【前漢·食貨志】不入言而腹非。
【史記·平準書】作腹誹。又【鼂錯傳】非謗不治。
【註】非,讀曰誹。 又【韻會】方未切,音沸。本作誹。義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