枚méi
(1) 量词 跟“个”相近;多用于形体小的东西 组词:三枚奖章|不胜枚举(一个一个地举不完)
(2)(Méi)姓。
◎枚 méi
名词
(1) (会意。从木,从攴( pū)。本义:树干)
(2) 同本义
枚,枝干也。可为杖。 ——《说文》
竹曰个,木曰枚。 ——《释名》
枚,条也。 ——《广雅》
施于条枚。 ——《诗·大雅·旱麓》
遵彼汝坟,伐其条枚。 ——《诗·周南·汝坟》
(3) 马鞭
还于东门中,以枚数阖。 ——《左传·襄公十八年》
(4) 古代行军时,士卒口衔用以防止喧哗的器具,形如筷子
军士衔枚,夜登芒山,未明击之。 ——《北史》
(5) 门钉
如:枚数(门钉数)
(6) 姓词性变化
◎ 枚 méi
量词
(1) 相当于“个”,“支”,“件”等
六枚都使升空法,云端里面各翻腾。 ——《西游记》
(2) 又如:一枚铜钱
◎ 枚 méi 〈副〉一一;逐个
如:枚卜(一一占卜);枚列(一一列举);枚别(一一分辨);枚进(一一进献);枚数,枚举(一一列举)
【辰集中】【木字部】
【廣韻】莫杯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謨杯切,音梅。
【說文】幹也,可爲杖。从木从攴。
【詩·大雅】施于條枚。
【徐曰】自條而出也,枝曰條,幹曰枚。 又个也。
【書·大禹謨】枚卜功臣。
【註】一一卜之也。
【前漢·食貨志】二枚爲一朋。
【五行志】拔宮中樹,七圍以上十六枚。 又枚筮,不指其事,汎卜吉凶也。
【左傳·昭十二年】南蒯枚筮之。 又馬箠曰枚。
【左傳·襄十八年】以枚數闔。 又銜枚,枚狀如箸,口橫銜之,繣結於項也。
【周禮·秋官】銜枚氏掌司囂。 又鐘乳也。
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】鐘帶謂之篆,篆閒謂之枚。 又枚枚,礱密也。
【詩·魯頌】閟宮有侐,實實枚枚。 又屋內重檐曰雙枚。
【何晏·景福殿賦】雙枚旣修。 又姓。
【統譜】周枚被,漢枚乗。考證:〔【左傳·襄十一年】〕 謹照原文十一年改十八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