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kǒu
(1) 名词 人或动物进饮食的器官;有的也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。俗称嘴。
(2) 名词 (口儿)容器通外面的地方 组词:瓶子口儿|碗口儿
(3) 名词 (口儿)出入通过的地方 组词:出口|入口|门口儿|胡同口儿
(4) 名词 长城的关口;多用做地名;也泛指这些关口 组词:口外|喜峰口|西口羊皮
(5) 名词 (口儿)破裂的地方;大的豁口 组词:伤口|衣服撕了个口儿
(6) 名词 刀、剑、剪刀的刃 组词:刀卷口了
(7) 名词 驴马等的年龄 组词:六岁口|这匹马口还年轻
(8) 量词 表示人或动物的量 组词:一家五口人|三口猪|一口钢刀
◎口 kǒu
名词
(1)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人的口形。本义:口腔器官,嘴)
(2) 同本义。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
口,人所以言食也。 ——《说文》
且夫口三五之门也。 ——《国语·晋语》
口之为言达也。 ——《春秋·元命苞》
口者心之门户。 ——《鬼谷子·捭阖》
勺饮不入口七日。 ——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
下有蟾蜍,张口承之。 ——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卖炭得钱何所营?身上衣裳口中食。——白居易《卖炭翁》
(3) 又如:口腹(指饮食);口分(口福);口滑(指吃东西失去控制;说话不谨慎);口辅(面颊。辅:颊);口眼弗闭(放心不下;死不瞑目);口里摆菜碟儿(比喻嘴上说得很好,但无实惠)
(4) 出入通过的地方
山有小口。——晋· 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由接官亭至城门口。 ——《广东军务记》
俱会大通口。 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彭蠡之口有 石钟山焉。—— 宋· 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(5) 又如:井口;矿井口;火山口
(6)
百亩之田,勿夺其时,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。 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。——清· 洪亮吉《治平篇》
(7) 又视高曾祖时口已不下五六十倍。
(8) 又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。
(9) 又如:口赋(古时按人口征收的赋税);口合不敷(口粮不够,难以度日);口井(计口分田,实行井田制)
(10) 言语
如:口声(议论;舆论;口实;话柄);口重(言语太重,使人难以接受)
(11) 口才[eloquence]王有女陵,慧有口。 ——《汉书·淮南王刘安传》
(12) 又如:口沸(说话滔滔不绝,如水之沸腾);口困(说破了嘴);口稳(说话谨慎);口拙(不善言语);口卞(口才;能言善辩)口坠天花(比喻说话有声有色,非常动听)(13) 指牲口的年龄
如:口小(牲口年龄小);口硬(指牲口年龄较小,较壮的)(14) 关口。指长城的关口
如:口外(长城以北的地区。亦指关外);口内(泛指长城以内的地区)(15)
如:归口;农林口;丝毛织品的生产单位应归轻纺口儿管理(16) 通商码头,港口
如:五口通商;口澳(港口)(17) 刃,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
刀口不捲。 ——《水浒传》
(18) 边、沿、圈,物的外缘或边界、常成弯形或圆形
如:碗口;杯口词性变化
◎ 口 kǒu 〈形〉口头的。嘴说的,说话的,非书写的
如:口词(案件中原告或被告的口供);口谈(口头禅;冠冕堂皇的话);口论(口头论说);口对(口头回答)
◎ 口 kǒu
量词
(1) 用于某些物品、家畜及人等发炮数口。 ——《广东军务记》
(2) 又如:三口之家;一口井;二口猪;一口钢刀
【丑集上】【口字部】
〔古文〕【唐韻】苦后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去厚切【正韻】苦厚切,上聲。
【說文】人所以言食也。象形。
【易·頤卦】自求口食。
【書·大禹謨】唯口出好興戎。 又戸口。
【孟子】數口之家。
【前漢·宣帝紀】膠東相成勞來不怠,流民自占八萬餘口。又【李陵傳】捕得生口,言李陵敎單于爲兵,以備漢軍。 又姓。
【唐韻】今同州有之。
【正字通】明弘治中,宣府通判口祿。又古口,複姓。
【正字通】漢有古口引。 又壺口,山名。
【書·禹貢】冀州旣載壺口。 又谷口,地名。
【史記·范睢傳】北有甘泉谷口。
【註】九嵏山中西謂之谷口。 又列口,縣名。
【前漢·地理志】樂浪郡,列口縣。 又【史記·倉公傳】切其脉時,右口氣息。
【註】右手寸口也。脉經,從魚際至高骨却行一寸,其中名曰寸口,其骨自高。 又【韻補】苦動切,音孔。
【釋名】口,空也。空上聲。 又叶康杜切,音苦。
【詩·小雅】好言自口,莠言自口。憂心愈愈,是以有侮。
【前漢·溝洫志】且漑且糞,長我禾黍。衣食京師,億萬之口。
【宋玉·風賦】侵淫谿谷,盛怒於土囊之口,緣泰山之阿,舞於松柏之下。下叶音戸。◎按唐韻正,口古音苦。引朱子韓文考異云:今建州人謂口爲苦,走爲祖。雖出俚俗,亦由音本相近,故與古暗合也。是直以爲口當讀作苦,非止叶音矣。 又叶恪侯切,音彄。
【梁法雲·三洲歌】三洲斷江口,水從窈窕河傍流。